聚匠服务热线 053188900816

聚匠之行——莱芜非遗调研侧记

116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6-11-18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一部分以手工艺为主要生计来源的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人群,面临产品需求萎缩、收入不足以解决生计的困境,致使年轻人不愿学习和传承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努力实现传承非遗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提升年轻一代对非遗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与后劲,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遗工作的重要目标。”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

2016年,聚匠网获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唯一指定官方商业运作网站的资格。在此基础上,聚匠团队深入到山东省各个地市,展开了一系列非遗产品的信息采集、拍摄工作。

第一站,我们选择了莱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聚匠工作组于2016年10月27日至10月28日在莱芜市进行前期实地调研,开展初步的资料收集,了解项目及传承人的基本情况,为后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此期间,聚匠工作组走访了燕子石制作技艺传承人亓树军、莱芜锡雕传承人王圣良、邹家木雕传承人邹庆泮、瓷雕传承人吴修行、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传承人亓飞、传统干烘茶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吕守祥、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等7位传承人。


10月27日一早,山东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卞辉与聚匠工作组从济南出发,抵达莱芜市。在莱芜非遗保护中心与张艳燕主任开展碰头会议。会议就工作要求、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进行了讨论。


10月27日,在莱芜非遗保护中心张主任的陪同下,聚匠工作组于下午前往莱芜树军燕子石馆。


亓树军作为燕子石制作技艺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9年开始生产制作燕子石工艺品,1992年开设莱芜第一家燕子石工艺品销售店。燕子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一种生长在几亿年前的海底动物,因此燕子石又有“活化石”之称。文房四宝、花瓶、扇面,亓树军从父亲那学来的这3个品种的燕子石作品,在此基础上,近20年来,亓树军一共开发了近百个品种,各种用燕子石加工而成的笔筒、摆件、挂件远销12个省,还多次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接着,聚匠工作组来到了凤王祥锡雕工作室拜访莱芜锡雕传承人王圣良。


王圣良,莱芜锡雕王氏五门十九世第八代传承人,从幼跟随父亲学习锡雕,四十年来,对锡雕工艺坚持不懈,将王氏锡雕发扬壮大。代表作品有《独占鳌头砚》、《盘龙酒壶》、《单鹤燕石砚》。“仙鹤烛台”和“盘龙酒具”两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接下来,聚匠工作组再三辗转,来到下一个目的地,拜访邹家木雕传承人邹庆泮。


邹庆泮,邹家木雕传承人,从十几岁跟着家里一位哥哥学画画开始,邹庆泮就与精雕细琢的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边醉心美术,一边跟着父辈学做木工。慢慢地,他觉得只是靠木工手艺打打家具太单一:为何不把美术跟木工结合起来,再融进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典故,让木材变成艺术品呢?这样的想法,促使他着迷一样走上了艺术木雕的道路。1994年设计的镶嵌燕子石木雕大屏风获得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银奖。1996年设计制作的明式椅获林业部铜奖。

10月27日傍晚,来到运鸿雕刻中心的聚匠工作组见到了瓷雕传承人吴修行。


吴修行,非遗瓷雕项目传承人,自幼酷爱美术,1987年高中毕业后在泰安艺校学习三年一直跟名师从事燕子石(三叶虫化石)和玉石雕刻。因出身于瓷雕艺术世家(其曾祖父早在清朝末年就在淄博学习传统瓷雕艺术并在当地名震一时)使他对瓷雕艺术情有独钟,继承祖业专功瓷雕,吴修行的瓷雕并博采众家之长,又不拘泥于古法,在传统瓷雕的技术上大胆革新,融国画、油画、板画、素描等艺术手法于一体,利用瓷板的原色刻出黑白灰过渡色差异来。

10月28日上午,聚匠工作组来到了亓氏酱牛肉老店,拜访了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传承人亓飞。


亓飞,亓家酱肉第七代传承人,山东省亓氏酱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制作酱肉,上学期间就苦练基本功,初中毕业后与父亲一起经营亓家酱肉,他潜心好学,反复推敲家传宝典《亓元食章》,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了祖传酱肉的制作,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制作的酱肉绝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味美咸口,其产品具有营养丰富,香而不腻、低脂肪,口感好,名飘四方。1991年他在父亲的帮助下正式开办了“亓氏酱香源店”。在经营上坚持“宁失千金,不失一信”的原则,诚信经营,生意红火。

10月28日下午,在五福茶叶公司,聚匠工作组见到了传统干烘茶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吕守祥。


第六代传承人吕守祥自小就听家里的老人介绍吕家与干烘茶的历史渊源。齐鲁干烘原名莱芜老干烘或者黄大茶,俗称大叶子茶。原来是明朝关中移民带入莱芜境内的安徽黄大茶,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吕守祥在传承祖上传统的“莱芜老干烘”茶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适应当代人的饮茶习惯与消费水平,融入了祁门红茶与大红袍茶的加工工艺,经过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初烘、渥堆、复烘、初级原料存放、精制、分级、足火、拉老火等工序,茶叶品质有了大幅度提升,并更名为“齐鲁干烘”。


接着,来到齐鲁泰顺斋的聚匠工作组拜访了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


作为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刘锋说,在经营理念上泰顺斋坚持全心全意打造放心食品,让大家安安全全的放心使用泰顺斋香肠。口镇南肠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年的生产历史,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增进食欲,健胃理气而名驰四方,并具有和蝇不叮、虫不蛀、久放不变质等特点。


结语:通过此次莱芜市的调研,聚匠工作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传承人以及周边人员、周边关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为后期项目的有序执行奠定了基础,确保接下来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及其项目的情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做好服务。

聚匠:非遗申报、调研、数据化采集与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记录工作、运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唯一指定官方销售平台——聚匠网等都是聚匠的主要业务内容。目前,聚匠承担了山东省17地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运作,负责从前期调研策划,到中期采集记录拍摄,再到后期整理制作运营的全过程。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