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一早,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与聚匠工作组来到青州文化馆,与青州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马爱娟碰面,接着一行人便前往青州宋城。
青州宋城是集文化旅游、商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仿古建筑群。坐落于山东青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东临云门山路,西临玲珑山路,北靠亿丰义乌小商品城,南依南阳河景区,占地215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宋城”建设以万年桥为中心,按照《清明上河图》中的内容和建筑风格,在南阳河上一公里余长的“宋城”范围内,恢复历史上的虹桥、表海亭、归来堂、商业店铺、风俗表演等场所,充分展示宋朝辉煌的文化和民风习俗,将其打造成为青州历史文化的一个新亮点。
为更好地挖掘和保护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本土民俗文化艺术,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以“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方式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在古城古街上进行常态化表演,每天演出两场,每场演出2小时,全年演出700场次以上。与古城古街游密切结合,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艺术氛围。“政府买单,群众受益”惠民新模式被评为2012年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纺线
刚走上青州宋城非遗文化展演一条街,迎面看到了正在纺线的手工艺人。纺线是把棉花纺织成棉线的一种简易劳动技艺。由纺线车纺织出来的线是老粗布的原始材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来宝
不远处,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在表演非遗项目数来宝,欢快的竹板、充满乡土气息的唱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数来宝是曲艺的一种,语言诙谐幽默。马爱娟主任告诉我们,数来宝这个民间艺术形式,在青州已经很古老了,面临失传,把它挖掘出来以后,在非物质文化这条街上进行表演,希望能够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沿街没走几步,一位衣着鲜艳的“老太太”引起了一行人的注意。只见“她”头戴花帽,身穿红色大褂、绿色裤子,耳边挂着两个鲜红“小辣椒”,正在做着热身运动。见到一行人前来,便为我们表演了一段“扑蝴蝶”。
只见这位老人追逐着一只花蝴蝶又扑又跳,柔软的身段,轻巧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获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很难想象这位翩翩起舞的“老太太”竟然是位年过古稀的老大爷,他就是今年71岁高龄的“扑蝴蝶”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李广武。
李广武表演的“扑蝴蝶”是从曾祖父那里传下来的,到他已是第四辈。“扑蝴蝶”是古青州地区一种极具特色的舞蹈,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因其动作难度大,对身体条件要求高,训练苦累,几近失传。“扑蝴蝶”对学习者身体素质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学起来需要很大的毅力,学习者好多坚持不下来,而且“扑蝴蝶”者为丑角,年轻人放不下身架,不好意思表演,面临着传承乏人的危险。在古城游火爆之后,很多人慕名前来找李广武学习“扑蝴蝶”,却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年轻的不愿意学,年纪大的学不了,这项技艺很难传承。”李广武无奈地说。表演了50多年“扑蝴蝶”的李广武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项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告别李广武,一行人来到了青州红丝石砚协会。在这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李文德带大家参观并介绍了红丝砚。
据李文德介绍,红丝砚是用产自山东潍坊一带的红丝石作为原材料制作出来的砚台。红丝石做的砚台,质地比较润泽,研墨不容易结冰,也不会渗水,前人形容“呵之有烟出”。而且因为石头本身含有油性,发出来的墨很亮,写出来的字自然不灰暗。
另外,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而极其精细高超的流程,从采石、相石设计、构图起名、制作砚坯、雕刻到打磨,所有程序都是手工制作,一方砚台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有些则需要成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需要制砚艺人有深厚的美学和文化修养。
在宋城的一上午时间,一行人见到了几十种富于地方特色的风情建筑和民众表演,其中多种已濒临失传,唯青州独有。马爱娟主任告诉我们,青州市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十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宋城非遗文化展示一条街为游客免费表演并免费传授各种技艺,民间传统文化以及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很好地保护和传承。
接着,一行人来到了隆盛糕点,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隆盛糕点制作技艺第六代掌门人、代表性传承人——脱安利。在脱安利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隆盛糕点的制作车间。
脱安利告诉我们,隆盛糕点制作技艺生产工艺繁杂,手工操作,技术难以掌握,即使制作简单的产品也需要十几道工序。这些特殊技艺都是靠师徒长期的口传心授而传承下来。
必须选用上佳原料,是制作隆盛糕点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糕点配料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配方要进行微调,即使是同一批原料,每一块面团都需要先经过实验,根据结果微调,方能生产。
制作过程必须由隆盛技师监制,在糕点的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环境、温度、湿度、原料的投放顺序,和面时间的长短,手的力度大小,温度的控制,火候的把握,产品的晾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如今,隆盛糕点只有两家门店,在这里才能买到真正的隆盛糕点。每到中秋节、春节,隆盛糕点总是脱销,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顾客,很多时候,隆盛糕点只能限购,造成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原因就是糕点生产工艺几乎完全依赖手工,不能机器流水作业。这也使隆盛糕点具有其他品牌糕点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
在2013年和2014年,隆盛糕点分别被定位山东老字号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店,传承不易。隆盛糕点长盛不衰的秘诀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隆盛传承人对于传统的坚守,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绿豆糕
蜜三刀
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左一)、青州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马爱娟(左二)、聚匠网创始人陈峻(右二)、隆盛糕点代表性传承人脱安利(右一)持聚匠授权书合影
离开隆盛糕点,一行人又来到青州古城。据了解,青州古城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大量衙署建筑遗存、遍布古街的牌坊、120多条明清古街巷及众多传统民居,蔚为大观。
走在青州古城中,道路两边随处可见非遗项目的展示。世界上最早的拉弦乐器——青州挫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回族花毽以及满族八角鼓等7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青州传统的市井风情和社会习俗。
这是撂棒槌,青州传统民间手工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编制者使用棒槌来回拨动,使之上下翻滚,交互穿插。作品图案美观,被誉为“抽纱之王”。也称“青州府花边”,现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往前走,我们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花毽”的传承人——李贤臣。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李贤臣丝毫看不出是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受父辈的影响,李贤臣自幼喜爱花毽,8岁时跟随父亲和爷爷开始练习踢花毽,这一踢便踢了60多年,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炎的夏季,每天坚持早晨四五点钟起床练功,下腰、压腿、踢花毽,风雨无阻。
国家级非遗项目——青州花毽在城区广场展风采
青州花毽作为青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古代的"蹴鞠"发展演变到今天的花毽,中间融入了多种武术与舞蹈等方面的技巧,不仅动作优美,而且能够强身健体。
传承人从艺老照片
近年来,青州市成立花毽协会,设立培训、辅导、联络站及分会,有系统、有计划地培训协会成员。同时,市政府通过“政府买服务”的形式请花毽传承人在青州古街现场表演,授徒传承。现在,青州花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离开青州古城,一行人来到青州剪刀厂,考察这里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剪刀制作技艺。
青州剪刀的传承人张国民与女儿张海燕带领我们参观了制作车间,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青州剪刀的制作过程。
据张海燕介绍,青州剪刀制作工艺是纯手工工艺,其生产工艺相当复杂,制成一把剪刀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七十二道工序。青州剪刀之所以在大江南北脱颖而出,其制胜的秘诀就是工艺的独特性。
首先,从搭配材料到制成半成品,需要23道工序。从半成品到做成剪刀,要经过41道工序。
仅做一个小垫圈就要8道工序。不经烤色割出来的花是白色的,经过精心烘烤则变成红、黄、蓝、紫四色,异常美观。
还有些工序既复杂又重要,如端劲口、调劲口、淬火、细磨刃口、调整装配等,都是保持青州剪刀特点的重要工序。
制成的剪刀里口带有凹槽,好磨,好修,清钢利刃,硬度适宜,刃口锋利;松紧适度,顺手好用,样式美观;并做到凡伤残和不好用者绝不出售。
制造出高质量剪刀的同时,张国民和张海燕对青州剪刀的未来,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传统的剪刀微利观念,增大了消耗,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制约了企业发展。而在国外,高档剪刀的市场广阔。公司的出路就是要挖掘开发高档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职工收入,才能擦亮青州的品牌。
张海燕(左)、张国民(左一)持聚匠授权书与聚匠创始人陈峻(右)合影
当天下午,一行人返回济南,途径淄博张店,来到了陶济堂。创始于1911年的山东淄博陶氏膏药、陶济堂膏药,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如今“掌门人”是第四代传人陶海峰。
陶海峰作为陶济堂的第四代传承人,先后自费到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301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济南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并在2014年1月拿到了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并在临床治疗的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系统又科学的陶氏疗法。
陶氏膏药的中草药材已增加到地龙、僵蚕、蜈蚣、红花、制川乌、牛膝等80多味,仍沿用纯香油泡制、纯手工传统办法制作而成,具有渗透肌肉、松解粘连、软化骨刺、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增强肌体细胞活力等神奇功效。
如今,陶海峰和他的祖传陶氏膏药,在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科顽症的保守治疗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6月,经过申报、考察、评审和公示,陶氏膏药入选淄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3月,入选淄博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海峰(左)与聚匠创始人陈峻(右)持聚匠授权书合影
通过此次潍坊调研,聚匠工作组对潍坊的多项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