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053188900816

聚匠之行——淄博非遗调研侧记(上)

28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6-11-08

2016年11月1日,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聚匠团队奔赴淄博,展开为期三天“聚匠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初步考察”的工作。此次考察工作把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孙云毅、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孙即杰、博山布头画传承人刘宝万、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祖毅、博山窑陶瓷刻绘传承人王延珠、古城膏药制作工艺及正骨医术传承人崔宝平、古器物拓制技艺传承人吴立波、锦灰堆传承人耿学知、周家老染坊手工印染技艺传承人周延亮等十位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所掌握的非遗文化进行初步了解和记录。素有“中国琉璃之乡”之称的博山是这次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们探访了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6111日,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聚匠团队奔赴淄博,展开为期三天聚匠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初步考察的工作。此次考察工作把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孙云毅、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孙即杰、博山布头画传承人刘宝万、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祖毅、博山窑陶瓷刻绘传承人王延珠、古城膏药制作工艺及正骨医术传承人崔宝平、古器物拓制技艺传承人吴立波、锦灰堆传承人耿学知、周家老染坊手工印染技艺传承人周延亮等十位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所掌握的非遗文化进行初步了解和记录。素有中国琉璃之乡之称的博山是这次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我们探访了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11日,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与聚匠工作组从济南出发,抵达淄博市,与淄博非遗中心代表:淄博文化馆馆长戚家忠、副馆长张囡开展碰头会议。会议就工作要求、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随后,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与聚匠工作组连夜赶往淄博博山区。

      112日,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与聚匠工作组在博山区文化馆见到了馆长陈青云与博山区文化馆非遗部主任王方海。双方就博山具体考察项目进行详细讨论。

 

当天上午,在博山区文化馆非遗部主任王方海的陪同下,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与聚匠工作组前往康乾琉璃黄艺术馆。在这里,见到了博山鸡油黄与鸡肝石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孙云毅。

孙云毅年幼跟随叔叔孙即杰学习国画,16岁时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作,并在此学习内画技艺。1986年他考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随后又在1990年考入山东轻工美校进行了4年的研修,毕业后回到原单位继续从事琉璃制作。几十年来,制作鸡油黄的配方和原料流失,工艺一度失传。上世纪80年代,其叔叔孙即杰认识到这点,并开始对鸡油黄进行研发。耳濡目染,孙云毅也慢慢对鸡油黄有了深入了解。90年代,博山美术琉璃厂倒闭,为了继续研究鸡油黄,孙云毅的父亲和叔叔一同开办了小型的琉璃厂,致力于鸡油黄制作工艺的研发。

       “现在技术发达了,100件中能有10件是精品已经很不错了。孙云毅在每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他精确地把每一次下料、烧制、冷却过程中的各个细微步骤都详细地记录下来,研究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2011,他成立淄博康乾琉璃艺术制造有限公司,并在2013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鸡油黄琉璃的生产方法及玻璃以及基于此玻璃的浮雕加工工艺),成为淄博市名贵料器(鸡油黄、鸡肝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聚匠网创始人陈峻(左)与传承人孙云毅(右)持聚匠授权书合影

      接着,一行人前往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孙即杰的女儿孙燕介绍了传承的相关情况。 

        孙即杰,1960年参加工作,从事内画、琉璃艺术专业。50余年的探索研究,形成了线条流畅、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的艺术风格,作品以工见长,是被国际烟壶学会和收藏家誉为“山东画派”的主要代表之一。2014年10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0岁。由于在内画艺术、琉璃艺术方面的巨大贡献,生前被评为首届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中国内画艺术大师、鲁派内画四大神笔之一、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孙氏琉璃鸡油黄”代表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孙即杰生前还曾主动请缨与青岛大学共同承担了“中国琉璃史”国家研究课题,并亲自到各地搜集有关博山传统琉璃工艺的文献和资料,为传承琉璃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孙燕(左)与聚匠网创始人陈峻(右)持聚匠网授权书合影

      离开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乐疃,在拼布研究所见到了布头画传承人刘宝万。

之后,在刘宝万老师的家中,一行人见到了2014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布头画长卷的缩印照片。

这幅长约31米的作品叫童子闹春,曾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谈起童子闹春的创作灵感,刘宝万介绍,画卷上的所有人物活动都是来源于元宵节,刘宝万说,曾经的博山元宵节,大街小巷都是玩耍的孩童,街上的扮玩也是特别的热闹,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知道扮玩之类传统艺术,所以创作这幅童子闹春来纪念正在流逝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了让人们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除了童子闹春,刘宝万还向大家介绍了江南风光图黄兰次谱曲图等名作,让大家对布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布头画有了更深的感情。

聚匠网创始人陈峻(左)与传承人刘宝万(右)持聚匠授权书合影

      112日下午,一行人来到西冶工坊。

负责人刘琳接待了聚匠工作组,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撑制琉璃传承人王德鸿老师的工艺传承情况。

紧接着,聚匠工作组来到博山油滴雨点釉研究所,见到了博山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祖毅。

周祖毅1965年出生于博山区山头镇陶瓷世家,自幼受家族影响,随父母学习陶瓷产品制作。此后,他与陶瓷结缘,从最基本的注浆开始,刻苦学习陶瓷制品各个工序的制作技术,掌握陶瓷原材料的选材、造型设计、半成品制作和产品的烧制等工艺技术。

在父亲周占元先生的影响和鼓励下,周祖毅从喜爱上升到痴迷于雨点釉的开发研究,毅然辞去国企工作,从父辈手中接过雨点釉的研究烧制事业,立志挖掘博山文化遗产,使雨点釉这一奇特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从此,他凭着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痴迷与执着,刻苦学习,师古不泥,在传承前辈传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对雨点釉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不懈探索研究,历经无数个寒来暑往,不间断地进行釉抖配方的调试,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进行烧制试验,不知砸碎了多少不称心的产品,记不清多少次失败,最后他终于全面掌握了原材料、坯体制作、釉料配制及窑炉由燃煤改燃气后的烧成技术,烧制出了底色纯正、晶点均匀的雨点釉作品。

传承人周祖毅(左)与聚匠网创始人陈峻(右)持聚匠网授权书合影

     当天傍晚,聚匠工作组拜访了博山窑陶瓷刻绘传承人王延珠。 

           

王延珠,博山窑陶瓷刻绘第五代传承人。据他介绍,博山窑陶瓷刻绘是在博山玉瓷坯料上,经成型、雕刻、彩绘、多次烧成等工艺制作陶瓷艺术品的技艺,自清代至今已传承150余年。但在上世纪中末叶的工业化生产浪潮中,该技艺几近失传。2014年,王延珠等人组织成立了淄博依山堂玉瓷厂,在进行项目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突破。


传承人王延珠(左)与聚匠网创始人陈峻(右)手持聚匠网授权书合影 

      在博山文化馆附近的青州古道旁,省非遗保护中心卞辉、聚匠工作组与博山文化馆馆长陈青云、博山文化馆副馆长许昆、博山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方海合影留念,寓意非遗保护工作薪火相传。

结语

通过此次淄博市博山区的调研,聚匠工作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传承人以及周边人员、周边关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为后期项目的有序执行奠定了基础,确保接下来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及其项目的情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做好服务。

 

聚匠

非遗申报、调研、数据化采集与数据库建设、传承人记录工作、运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唯一指定官方销售平台——聚匠网等都是聚匠的主要业务内容。目前,聚匠承担了山东省17地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运作,负责从前期调研策划,到中期采集记录拍摄,再到后期整理制作运营的全过程。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