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乡情的山东民歌、音域宽广的古琴艺术、热闹红火的海阳大秧歌、惊险刺激的武术杂技……,1月18日晚7点30分,“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文艺晚会在历山剧院上演,全面展示了我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观众送上一台具有浓郁山东地方特色又集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非遗文化饕餮视听盛宴。
齐鲁大地,山海相间,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上的多元性,铸就了山东省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环境,孕育出了诸多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台晚会精心挑选了十个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代表性,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传统音乐、武术、戏曲、舞蹈项目,承载着齐鲁先民历史深处共同的回忆和永远的乡愁,以人为本的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承延续着先辈们的情感基因。
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演职人员,带来《山东梆子腔》《加鼓通》《齐风鲁鼓秧歌会》、古琴《阳关三叠》、《武术串烧》、山东琴书《农村新风尚》、《民歌联唱》、杂技《草帽》、《戏曲连唱》《海阳大秧歌》10个精彩的节目。原生态气息浓郁、异彩纷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对齐鲁乡情乡音的生动演绎,有对农村新生活的讴歌,有对丰收、节日的欢庆,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
瞬息多变的舞台灯光下,音乐声时而低回温婉,时而热烈激昂,引领现场观众陶醉在传统非遗文化的大美之中。
锣鼓声起,古老的皮影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幕布前,年过七旬的泰山皮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唱腔高亢、浑厚,挥舞着皮影道具,脚踩锣鼓,随着手指如穿花般弹跳,揭开了演出的序幕。
泰山皮影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制作的金鸡报晓
紧接着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俊华用快书的形式引出了端鼓腔、山东渔鼓等曲艺形式,呈现出独特的齐鲁风韵,展现出曲山艺海的景象和鲜活的民俗风情画卷。济南堤口舞龙队以龙腾争跃的精气神将观众带入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热闹的年货大集展现于舞台之上:春联、木版年画、胶东花饽饽、糖葫芦、面塑、布老虎、风筝、风车、爆竹等,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
原汁原味的音乐节目《山东梆子腔》乡音乡韵隆重,音色甜美、高亢嘹亮,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营造出浓郁的鲁西南风土民情。
加鼓通是山东省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平阴县,风趣幽默,粗犷奔放,欢快热烈。因其伴奏鼓点“加鼓、加鼓、加鼓通”的声响而得名。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连唱
山东民歌《裁单裤》
《齐风鲁鼓秧歌会》源于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鼓子秧歌”。“济阳鼓子秧歌”的表演以套路多,气势大见长,动作刚劲挺拔,风格粗犷镖悍,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表现了山东人民的豪放性格。
古琴音画《阳关三叠》的全新演绎,将古琴、箫、舞蹈巧妙结合,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武术串烧》展现了齐鲁儿女尚武的豪迈之情。螳螂拳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捷。形意拳以稳捷扎实、舒展明快、严密紧凑见长。
山东琴书《农村新风尚》由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士福表演,写农民词,唱的是咱农民自己的事。
杂技《草帽》,由山东省杂技团表演,充分体现出了杂技艺术的美、难、新、奇的特点。
传统戏曲莱芜梆子、吕剧、五音戏、柳子戏,重新演绎山东地方戏曲传统经典剧目,展现山东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凸显浓郁的齐鲁风情。
柳子戏《张飞闯辕门》
莱芜梆子《三定桩》
五音戏《赵美蓉观灯》
原生态的舞蹈《海阳大秧歌》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也是山东省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月,2015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将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到二月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这是山东省以立法形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实现为民共享、惠民利民的一大创新。“一方水土一方人”已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的一大亮点和品牌活动。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将从1月20日持续至2月27日。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