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18906408328

古籍修复 —— 生命的延续

8 人气 1 收藏 发布:2017-02-24


 

山东乃圣人桑梓之地,遗留典籍卷帙浩繁,书中有云:“经师之传注衣被士林,金石之遗留甲于寰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书籍成了我们与历代名流、文人墨客对话的重要途径。然而积淀了五千年多年的文化古国精粹,却在一次次的天灾兵燹中,颠沛流离,难寻本末。

历史上“书有十厄”,秦始皇焚书、王莽之乱、董卓之祸、西晋八王之乱、侯景之乱、周师入郢、隋末混战、唐安史之乱、唐末战乱、北宋靖康之灾、南宋绍兴之祸。明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有“五厄”,李自成陷北京、绛云楼烈焰、清高宗焚书、咸丰朝英法联军、八年日寇侵华。


说起古籍修复,总能让人想起,一间满是纸张的屋子里,一张陈旧的桌椅上码放着的古籍片章,以及桌前满头白发的修书师傅在伏案工作。镊子、针锥、美工刀、毛笔等整齐地放在修复台上。


有些人说古籍修复就是一种修行,确实如此,一旦坐在修复台前,纷繁嘈杂的世界就一下安静了,仿佛时间走得也慢了。眼前的一方修复台就是天地,每修补一页古书,就如同完成了一次与古人的对话。

古籍修复,复原历史的根本手段,也是一个感受沧桑、感受岁月逝去的过程。

择一事,终一生。修书如同修心,要耐得住寂寞。


修书就是回归本质,生于水,复于水。古籍的修复离不开水,其实纸的生产,就是从水里捞出来的。

籍修复必须遵循“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所需的主要材料为手工纸和浆糊,而这其中,光常用的修复纸张就有几十种。修补时所用到的浆糊,也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熬制出来的。稀了不行,稠了也不行。

做这个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性情急躁的人是做不来的。修补一本古书,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一招一式极为考究,全由手工完成。遇到古籍破损情况比较严重的,其中的一个步骤可能就得很多天才能完成,一本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部修复完成。

修复古籍,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在手指触摸到那些泛黄的纸张时,会想到,几百年前,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抚摸。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就像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来,但我知道,你肯定会来一样。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古籍5000万册,其中30%约1500万册古籍需要抢救性修复,而合格的古籍修复人员仅百余人。山东省为文化大省,古籍藏量350万册,全省有26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目前全省仅有山东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设有专门的古籍修复室,修复室仅有古籍修复人员8名,占单位总量的比例不足0.4%,而省图书馆有30万册古籍需不同程度的修复,以8人的力量修复30万册古籍,需要上百年时间。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