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18906408328

聚匠在路上·三月沂蒙寻遗行(沂南县/沂水县)

142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7-04-04

4人,7天,1631公里,67页笔记,2张内存卡,2395张照片,222个视频......

4人

7天

1631公里

67页笔记

2张内存卡

2395张照片

222个视频

沂蒙不大,我们用脚就能丈量完

沂蒙太大,太多的非遗文化我们还未能挖掘

一路上,谢谢有你们

— 1 —

3月6日,晴,青驼镇。

一大早在陈作玺局长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了青驼镇。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徐公砚雕刻技艺的两位传承人——陈绪宝老师以及张玉杰老师。

作为全国知名的徐公砚产地,青驼镇可以说遍地都是能雕刻徐公砚的手艺人,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仍能成为蜚声齐鲁的徐公砚制作大师,足可见陈老师以及张老师极高的艺术造诣。

期间我们有幸拜见了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老师,并参观了刘老师的岭上砚文化博物馆,真的是深有感触。

在未来沂南县之前,我们对于徐公砚的认识也仅仅知道它齐鲁名砚,却未曾想到,一方小小的砚石竟然有如此多的文化承载其中。对于沂蒙能有各位老师仍在坚守徐公砚制作技艺,我们深受感动。

— 2 —

下午我们来到了沂南攀峰骨科医院,见到了潘氏正骨第四代传承人潘俊博老师。会议室的窗台上,一个标有“潘峰勋沂蒙民间名医”的牌匾在阳光下安安静静,而潘峰勋就是攀峰骨科医院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潘氏正骨第三代传承人。

提起自己的父亲(潘峰勋),潘兰岭不无感慨:“我父亲把做医生当成了自己一辈子的事,他赚的所有的钱都用来建医院了,我们这儿的每个患者治疗费才收一千来块钱,根本就不赚钱的。”

攀峰医院每年治愈的患者有五千多名,要进行四千多台手术,而微薄的治疗费用其实是不能维持整个医院的运转的,可是潘氏三姐弟却仍然在不断坚持,守护着父亲用一生建起的医院!

在潘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病房,此时正有一个小女孩在接受治疗,阳光透过玻璃正照射在医生的手上,在那一瞬间,我们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明明不赚钱,可是潘氏家族却仍然在坚持扩建医院。

— 3 —

晚上9点左右,我们见到了国槐茶的传承人张琳老师,以及她刚从公安局赶回来的爱人张志民老师,而这也是我们在沂南县寻访的最后一位非遗传承人。

3月7日,我们来到了沂水县。在见过沂水文广新局马德勤局长以及马祥贞主任之后,我们跟随马主任参观了沂水博物馆以及沂水非遗博物馆。在了解了沂水非遗项目之后,我们紧接着直奔高桥镇沭水西岭村,高桥手绣的传承人杨青梅老师就在这里。

一路穿村过镇,在拜别了杨老师之后,我们开始寻找沂蒙小棉袄的传承人吴照京老师。宽敞的工作间里,一群平均年龄六七十岁的老奶奶们正在手握针线,缝制着一件一件的小棉袄。

工作间里播放着沂蒙山小调,老奶奶们脸带微笑,和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岁月似乎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影响,在她们身上,满满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在我们离开的时候,老奶奶们全都跑出来和我们挥手告别,让我们觉得太暖心了。

— 4 —

傍晚,我们找到了此次沂蒙行最后一位非遗传承人——李青亮老师,而他正是非遗项目桑皮纸的传承人。

驱车在几个村庄中穿梭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在晚霞遍野中见到了李老师,此时他桑皮纸工作间里的工人们正准备下班回家。

夕阳中,李老师指着不远处的山坡对我们说:“我现在种了15亩桑树,打算给它弄成150亩”,他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在他的感染下,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桑树叶在夕阳下簌簌作响。

— 5 —

4个人,7天的时间,我们走过了沂蒙7个县区,寻访了34位非遗传承人。我们知道沂蒙的非遗项目远不止这一些,我们也知道沂蒙的非遗传承人远不止这个数目,然而时间有限,我们很遗憾还有好多地方没有走到,还有好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我们没有拜访到,但我们相信,肯定还会有下一次的。

最后,我们要谢谢所有在路上遇见的人们,

一路上,谢谢有你们!

聚匠全体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