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18906408328

初春来一场“砚遇”

22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7-04-05

一根笔,一方墨,一拢袖挥就满纸墨色山水。这是我所艳羡的古代文人墨客的肆意洒脱,砚台上饱蘸浓墨,抬笔就是水墨天下。

一根笔,一方墨,一拢袖挥就满纸墨色山水。这是我所艳羡的古代文人墨客的肆意洒脱,砚台上饱蘸浓墨,抬笔就是水墨天下。

— 1 —

在沂南县青驼镇徐公砚村,我有幸见到了鲁砚名品——徐公砚,那些精美的砚台,被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宽敞的展台上。在凝视它们的时候,我突然有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

在它们未被发现挖掘出来的时候,它们深埋在地底已经有亿万年的时光,它们沉默不语,宛若出世的智者,静观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而如今我就站在它们面前,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 2 —

生于青驼镇养于青驼镇的陈英民,祖辈都是制砚高手,可以说他自小就是在徐公砚石堆里长大的,对于徐公砚,他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左右手。在我询问他的每一件徐工砚作品有什么寓意的时候,他未加思索脱口即出,在我惊诧于他的记忆力时,他却笑着说这些作品其实都在他的心里。

他是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用了心的,从选料、刷土、相石,到设计、雕刻、磨光,雕刻徐公砚的所有过程他都是亲力亲为。雕刻时的每一刀都是在心里重复了无数次的,这样雕刻出来的砚台,花费了他所有的心血,就像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哪儿有颗痣哪儿有个胎记自然是最清楚不过了。

— 3 —

从70把刻刀到18把,他雕刻了不知道多少方徐公砚。

 

虽然自小耳濡目染徐公砚的制作技艺,可是毕竟凡事都有第一次,在陈英民刚开始雕刻砚台的时候,也是下了一番苦力。“刚开始我一次性买了70把刻刀,现在也就用18把左右了”,新手刚开始雕刻砚台的时候因为多用蛮力,最是伤刀,所以都要准备很多把,不过经验丰富后有那么几把顺手的就足够了。

“一套好用的刀具在制砚过程中尤为重要,我们平时用的刀具也是自己打磨的,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打磨成顺手的工具。不过在掌握了雕刻的方法之后,平时就不用总是磨刻刀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匠人们来说,他们手中的工具就像自己手心的茧子那样,再熟悉不过。

— 4 —

全国只有青驼镇徐公店村才有徐公砚的坑口,坑口浅的有几尺,深的足有七八米。每年收完田地里的庄稼之后,自家地里有坑口的农民就会开始挖坑采砚,每次采出徐公砚原石之后,他们就会给当地制砚技艺好的师傅打电话,让师傅前去挑选。

“他们每次都会第一时间给我父亲打电话”,在我向陈英民询问是否经常会接到采砚人电话的时候,他如是回答。他语气平静,未有丝毫骄傲,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 5 —

“现在在坑里的原石越来越少了......”

徐公砚的原石都是独立成块的,正因为如此,每一块徐公砚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每一块都有每一块的寓意,每一块都有每一块的故事。而随着现在徐公砚原石的储量越来越少,现有的徐公砚也显得愈加珍贵难得。

“徐公砚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这是小时候在陈英民的记忆里,父亲对他说过最多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再大了之后就是“每块砚台都要好好制作,文房四宝唯砚台传万古而不朽,流千古而永存”,在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我心中油然升起一阵肃穆之情。

他们父子相传的,不只是徐公砚的制砚技艺。

— 6 —

徐公砚

每一块都有每一块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

你收藏的不仅是一方徐公砚

还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

得到即是缘分

在亿万年时光之后

你遇见了它

这就是一种缘分

当你得到它时

这又是一种缘分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