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道,源远流长,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人类生命延续的曙光,是华夏文明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安丘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热土上,滋养了薪火相传的百年中医老店“董家骨科”,用爱的誓言谱写着传统医学的辉煌篇章。
安丘,五湖毓秀,三山钟灵,是一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华之地。数千年来,勤劳朴实、勇敢智慧的安丘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内涵厚重的历史、丰硕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果。
旧时安丘城里有句民谣:“伤筋动骨不用怕,董家骨科最抓茬”,说的是安丘城里有个董氏家族,擅长骨科疾病的治疗。“抓茬”是安丘方言,有权威、专业的意思,此民谣流传广泛,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交谈起来犹存儿时旧忆,董家骨科在当地的影响由此可窥一斑。
据《安丘县志》载,安丘董氏来自明洪武年间的河北枣强,几经迁徙,在今安丘市兴安街道董家王封村落地生根,繁衍至今已是人丁丰茂,其间更是名人辈出,董庆和、董尚景即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董家骨科创始人董庆和(1803—1881),熟读史书,好善乐施,人送外号“董大善人”。清道光十年(1830),一位旗人子弟路经安丘,因贫病交加,困于街头,被董庆和好心收留,病愈离别时为报答恩情,旗人将几代家传的接骨秘笈赠与董家。勤奋好学的董庆和经过潜心学习和长期实践,试着按旗人秘方给邻里乡人配药,诊治骨伤、骨病,功效显著。至道光十二年(1832),董庆和创行医名号“天德堂”,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正骨疗法。其墓志铭中有“安时以难,清者董卿,中有德实,医者儒风”句。
董庆和之子董玉善继承父业,把天德堂开到了安丘城东关大街,是县城里为数不多的行医名号之一。除了医术精湛之外,关于他“一支箩筐济穷人”的故事流传至今。为方便穷人治病,董尚景在堂号的门鼻子上挂了一只大箩筐。穷人来看病,拿点粮米往箩筐里一放了事,没有人监督他们放了多少,这一济世救人的仁心义举使其声名日隆。
第三代传人董尚景生于清道光三十四年(1854),幼时聪颖,好医理,受过良好的教育,因祖上两代都是当地著名的“擅整骨”、“通药理”之人,故从小就对骨科治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的安丘董氏因家境殷实,不以悬壶为生计,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董尚景,对于自己所爱好的医学研究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董尚景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父亲传下来的正骨医术,并对祖上留下的“接骨丹”、“活血散”等药方进行了细致的药理研究,从传统医书典籍中寻找理论根据。不出几年,就因其正骨手法简单有效、配药选料精细而享誉县内外,并辐射到周边地区。至民国时期天德堂的生意达到鼎盛状态,成为潍县(现潍坊地区)周邑一个响当当的堂号,每天前来就医寻药者络绎不绝。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51军纵队司令厉文礼所属十团团长韩寿臣被子弹打中胳膊,造成重伤,面临截肢,军医束手无策,于是转送至天德堂请董尚景出手诊治,半月后便得以痊愈,韩寿臣曾携大洋一箱登门致谢,董尚景闭门相拒。这一大义拒金的佳话轰动一时,蜚声潍县地区,在其医德之外,又被赋予了民族大义的色彩。
1937年,董尚景长子董桂芬接过父亲衣钵,他融合三代人正骨研药之经验,系统的完善了董氏正骨的理论与方法,并将“活血散”、“接骨丹”、“外敷膏药”等祖传秘方公诸于世,被誉为“中医正骨一代宗师”。
董桂芬之子董胜军耳濡目染,受长辈熏陶,自幼酷爱中医。1989年父亲董桂芬把祖传的正骨手法及“活血散”、“接骨丹”、“外敷膏药”等药物的秘方传给了他。他于1991年自曲阜中医药学校毕业后,创办了“董家骨科诊所”,从此潜心于正骨医术的研究及正骨药物的研发。
2005年,潍坊市董家骨科研究所正式成立,董胜军多次联合中医界的骨科名家,结合近年来登记在案的近千例病愈患者资料,对董家骨科的历史渊源、药物配方、正骨手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证,确认其独特的正骨手法经过几代人的完善、发展,已趋于成熟,具有较大的传承意义。同时,他率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董家骨科”的祖传方剂进行了技术改良,使产品有效率大幅提升。现已开发研制了“鱼鳔接骨胶囊”、“灵术活血胶囊”、“骨刺贴膏”、“活血贴膏”等多种中药方剂,对于配合治疗人体各部位骨折,骨折手术后延迟愈合、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肩周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并以疗程短,花费少而名扬省内外。
近年来,他把“董家骨科诊所”开到了青岛、潍坊等地,治愈了万余名骨病患者,获得了良好声誉。
在长达近二百年的传承中,董家骨科正骨疗法形成了如下特点
一、手法多样:董家骨科的正骨疗法在传统正骨八法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为三大类手法,即诊断手法、复位手法和活筋手法。其正骨固定法尤为成熟,细分为小夹板固定、粘贴固定、绑扎固定、器具固定、积淀固定、皮肤牵引固定等,简单有效。
二、药物独特:董家骨科运用祖传秘方对骨病患者施以外敷、内服中药的辅助治疗,其研发的“鱼鳔接骨胶囊”、“董氏接骨散”、“灵术活血胶囊”等药物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淤、清肿止痛、祛风除湿、壮骨补肾等特效。
三、泽惠大众:董家骨科正骨疗法特别适应广大农村骨病患者的需求,因为它具有不手术、痛苦小、疗程短、花费少、疗效显著等特点。因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而深受群众欢迎。
董家骨科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采用独到的治疗手法兼以外敷内服制剂的理疗方案体现了中医内外并治的治疗思想,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董氏家族不仅以医道精湛而闻名,其仁心义举更是誉满齐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丘镇志》、《安丘卫生志》、《安丘文化志》中均有对董家骨科行医历史的记载。
为了将董家骨科的正骨手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董胜军书顺应时势,摒弃老一辈的保守观念,决定将这一祖传技艺对外公开,自2009年起开始举办董家骨科正骨疗法培训班,现已举办“中医正骨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82人。收徒17人,其中有14人已具备独立行医的技术与资质。
鉴于董家骨科的显著疗效和良好医德,国家、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分别颁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医疗器械许可证》,目前,董家骨科为全省唯一证照齐全、规范行医的县级骨科诊所。
有耕耘就有收获。
2008年,“董家骨科”被评为首批“潍坊老字号”称号;
2009年,“董家骨科”通过了国家商标总局的注册;
2009年,在青岛市成立董家骨科诊所,董胜军接受《健康》杂志的专访,对一直秘不外宣的董家骨科正骨手法毫无保留的进行了系统介绍;
2009年,董家骨科研制的“鱼鳔接骨胶囊”、“灵术活血胶囊”、“骨刺贴膏”、“活血贴膏”等中药方剂被国际风筝联合会批准认定为国际风筝联合会指定特许标志专用精品;
2010年,董胜军在西宁市成立了西宁董氏康复用品有限公司;2011年,董家骨科研究所研制的“骨刺贴”、“活血贴”获二类
医疗器械批准文号;
2012年董胜军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家骨科正骨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这一百年品牌发扬光大,更多的泽惠于民,董家骨科诊所于2012年斥资一千余万元成立了拥有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潍坊锦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高标准中药制剂室一个,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车间一座,成为潍坊地区唯一一家集中药方剂生产和中医药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技术型企业。
其中依托“潍坊市董家骨科研究所”成立的产品研发中心,拥有科研人员14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8 名,中医药传承导师6名。设有实验室3个。研发中心旨在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技和多学科的方法,对董家骨科祖传秘方进行系统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拓展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同时研发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设有中药种植基地,对中药栽培技术、药理药效及规范化、产业化进行基础研究。
几代耕耘,几多收获,百年行医,锤炼出董家骨科“播善天下、关爱健康”的经营理念和行医文化,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由民间行医到规范经营的根本性飞跃。一个积淀丰富,源源流长的现代医疗品牌正迅速崛起于齐鲁大地。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