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简单的农家院
院子里一只狗、一只羊、一只猫
一屋子正在晾晒的木版年画
在这里
时光变得很慢很慢
— 1 —
时值午后,阳光正好。村中路两旁都是刚吃过午饭正在晒太阳的村民们,这里是临沂市郯城县胜利镇沙袄村,我们寻找的郯城木版年画传承人就在这个村里。
一栋简单的农家院,院子里一只狗,一只羊,一只猫,一屋子正在晾晒的木版年画,这就是郯城木版年画第18代传承人张丙爱的家。院子里,张丙爱的母亲正坐在一方木凳上晒太阳,在这里,时光变得很慢很慢。
一杆长长的老式旱烟斗,杆上挂着一个手工缝制的装烟丝的旱烟包,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褶皱,嘴一咧开笑便露出了快要掉光了牙齿的牙床,他是张丙爱的父亲,也是郯城木版年画的第17代传承人张朝烈。
屋内绳上晾着成打的年画,红绿相间中煞是好看。“这还没有弄完呢,等晾干之后还得再描边补色,这样才算完成!”张丙爱手里捧着一摞还在晾晒的年画告诉我们。刚印制完成的木版年画因为颜料中有水分,会粘连在一起,因此在晾干之后还得再人力一张张小心揭开,颇费时费力。
— 2 —
从13岁到83岁
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从11月开始,这木版年画要一直印到过年。而张朝烈印制年画时用的颜料还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祖上就在用的那些。印年画不像现在机器印制的那样,一次一张直接就能印出来。基本上每张木版年画都有一套样版,样版有三版的、五版的,也有七版的。
一个木版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样子。“先印框再印红色的,印完红色再印黄色、印完黄色再印绿色,有时候一张年画甚至要印上十几次才能印制完成。”一遍一遍,从13岁开始,一直到83岁,张朝烈一直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老人住的屋里挂着一幅“天师钟馗”的木版年画,年岁太长,那纸张早已经泛黄。“这个是家里老祖印的,颜色是涂上去的。黑色的是锅灰,红色的是朱砂,这个小鬼身上的是白公鸡血,上面这些都是咒符。就这个你把它放在车上,平时在路上就算遇到再大的雾都能看清楚路!”张丙爱指着墙上那张“天师钟馗”和我们说,在有些泛黄的纸张上,那钟馗双目圆瞪似要破纸而出。
— 3 —
“现在就剩103块版了!”
按理说这传承了18代的技艺,理应积攒下了不少的模版。可是当我们询问张丙爱现在还有多少木版年画的模版时候,他却告诉我们只有103块了。“这模版在文革时候差点都被烧掉了,是我叔叔冒着被打成反派的危险将这些模版用油纸包好藏到了河里,这才留下了这些的。后来又有不少来收模版的,他们开着拖拉机一车一车地都给拉走了。哎,现在就剩这些了!”
随着一个个老艺人的去世,郯城木版年画模版的雕刻技艺也逐渐消失,从过去村中家家户户都有模版都印制年画,到现在只剩下张丙爱一家还在坚持。这18代人,剩下的只有这门技艺和这103块模版了。
本来想要看一下木版年画都是如何印制的,但是在听到这木版年画一印就是整整一沓的纸,一旦开始印了就得一口气印完的时候,我们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 4 —
“一天只能印百十来张,都得一张一张地印,一开始就不能停,就算吃饭也得靠后,得先把这一沓纸都印完再去干别的!”张朝烈指着架子上的一沓纸和我们说道,他手中那杆旱烟斗上的烟包随着他的动作在一前一后摇晃着。
一定要干完才能去干别的,这就是这些民间匠人对待自己技艺最真实的态度!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