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姑传说
张店区中埠镇孟家村(旧称孟家海子)村东,坐落着一座很齐整的庙宇建筑,“西依孟村东近海,南接金岭北靠山”,当地人甚至编了一句顺口溜来告诉你这座庙的地点。
炉神姑庙“北靠”的这座山就是铁山(古时称“商山”或“西山”,约于清朝嘉庆年间改称“铁山”)。《太平寰宇记》曾记载:“商山在淄川县北七十里,有铁矿,古今铸焉……有炉神祠,旁有圣水泉。” 这一文献记载成为炉神姑传说发源的又一佐证。
据中埠镇孟家村村民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这座庙里曾住过一位90多岁名叫王绪才的老尼姑,每逢有人路过,她总会讲起一个动人的传说。70年代初期,中埠镇的边崇顺为了编写镇志,将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下来,特地登门拜访了这位当时已逾七旬的老人。在老人的讲述中,传说一点一点被还原出来: 齐桓公时期,在黑铁山北麓卧倒着一头硕大的铁牛,它白天睡觉休息,夜晚则爬起来偷吃附近的庄稼,每夜蚕食若干亩,百姓不胜其苦,他们秘密跟踪,才发现是铁牛在作祟。于是便联名上书地方官府,请求为民除害。 齐桓公得知后,立即招集冶炼工匠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将铁牛熔化,逾期斩首。所招工匠,被安置在冶里(今铁冶村),工匠们艰辛劳苦,昼夜操作,惶惶不可终日,然而限期过去,铁牛未被熔化,工匠们全都被杀了头。随之第二批的限期又到了最后一天,这天早晨,有一位工匠的女儿李娥,为父亲送饭,见父栖栖惶惶,哀哀欲绝,惊问何故,父曰:“炼期已到,铁牛如故,今日午时,便要斩首……”女儿听了心急如焚,潸然泪下。 女儿走近炉旁,张望铁牛,泪珠滴进炉内,铁牛的眼睛立即被化掉了。她既惊且喜,赶忙试探性地摘下一个耳坠掷于炉中,一个牛耳又被化掉了 ,随之又扔进另一个耳坠,另一个牛耳也被化掉了。女儿暗想:倘若我跳进炉中,既可解救父亲及众工匠的性命,进而也为当地百姓消灾免祸……想到这儿,她便乘人不备,纵身跃入烈火熊熊的冶炉。在铁牛随之熔化的同时,雷鸣电闪伴随暴雨而至,一团烟雾从炉中骤然升起,直冲云霄,随即天空由阴转晴。众工匠及百姓见此,无不钦佩、称奇,都以为是李娥的至善至孝的壮举感动了玉皇,因而,玉皇把她接入天宫,敕封为义女,故此来告知当地百姓。
为了纪念这位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李娥,百姓遂修祠立庙,将其奉为“炉神姑”,且定时膜拜祭祀,世代相沿。每逢久旱不雨,附近群众纷纷赶来焚香烧纸,祈求显神灵,落甘雨,赐吉利。 作恶铁牛 曾卧山北“铁牛窝” 传说中,这只为非作歹的铁牛白天就卧在黑铁山北麓。有趣的是,有村民告诉记者,这只铁牛其实确有原型。 中埠镇大寨村的何师傅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经在金岭铁矿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听他父亲说,早年在铁山主峰东北,旧有“铁牛窝”,窝坑中有一块巨大的红色铁石,从高处看去,仿佛像是一头卧倒的牛,形象逼真,见到者无不惊叹。相传是炉神姑当年跳炉炼牛熔化而留下的遗迹。如今矿石早已被运走,遗迹也荡然无存。 矿上的矿工们敬“铁牛”如神灵,许多年来,不论挖山还是开矿,都没有破坏它的原貌。动乱时期被人为破坏掉了,如今唯有从老辈人的口中,才能寻得一些关于“铁牛”的蛛丝马迹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大约从商朝开始,人们就发现铁山藏铁;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称霸,九令诸侯,一匡天下,均与其在此冶铸致强有关。铁山的冶铸,史书多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益都县图志》记载:“商山,一名铁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有铁矿,古今铸焉。亦出磁石。”而中埠镇铁冶村更是历朝历代都将其作为“鼓铸之里”而称之为“冶里”,直至现在,铁山及铁冶村附近尚有炉神姑庙、奶奶(炉神姑的母亲)坟等相关的历史遗迹。由此观之,产生这一历史传说显然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根基的。
大义流传 商山千古昭孝女
在中埠镇铁冶村村西,有一处幽静的小陵园,拾级而上,是一座刻有“炉神姑陵园”字样的石碑,这里就是传说中炉神姑母亲的坟冢。村民说,传说炉神姑纵身跳入熔炉后,乡亲们为她的事迹所感动,便将她同其母葬在了一起。因为经常有人前来祭拜,难免会打破这里清幽的环境,但炉神姑是个极孝顺的女儿,不希望打扰到母亲的生活,就悄悄向东南迁移了,当移到孟家村东时,便停了下来,所以炉神姑庙就位于孟家村。 沿着铁山路向南直行不远就来到孟家村,村东是一座齐整的庙宇建筑,抬头望去,“孝道显扬”四个镏金大字异常醒目,跨过屏风,齐刷刷16座石碑矗立在院中,有些一字排开,有些两两相望。从碑文上模糊不清的字迹上,可以隐约猜到它们的“身世”大多久远且“坎坷”。“望海万代颂神姑,商山千古昭孝女。”从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再到建国后的几次修复,都以碑文的形式记载了下来,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见证。 孟家村83岁的村民唐爱英告诉记者,为了纪念炉神姑,每年他们在这里举行4次庙会,每次3天,分别是正月十五、寒食、六月十九、十一月十七(炉神姑的生日)。那时,东从青州,西至萌水,南自蒙山,北到黄河,四面八方的群众都会汇集在这里。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村民们多次组织对炉神姑庙进行了修缮。最后一次重修炉神姑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修缮庙宇的资金大多来自民间自愿捐赠,有淄博市的,也有来自潍坊、东营、滨州、济南、青岛等地的,还有来自安徽、黑龙江等省的群众,甚至还有来自台湾省台北市的善男信女。据初步统计,那时有250多个村庄和单位,14000多人,捐资额达到近20万元。由此观之,炉神姑传说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可见一斑。群众在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民间文化的传承中,确实起到了伟大的作用。
现在炉姑传说已经于2006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