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053188900816

吕剧《钗头凤》:值得重复的经典

22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7-06-01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各剧种积极复排的大潮中,山东省吕剧院也计划复排一批经典吕剧剧目,致敬经典、焕发新颜。据悉,继去年复排《王定保借当》受到相当的好评之后,经典吕剧《钗头凤》也于近期登上了复排的舞台,紧锣密鼓争取早日与观众见面。

5月25日,《钗头凤》复排导演张建业、女主演吕淑娥为我们讲述了经典吕剧《钗头凤》复排背后的故事。



背靠传统,立足现代,面向未来

吕剧《钗头凤》讲述的是宋代诗人陆游与其表妹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从相遇到被迫分离、从相思到含恨重逢,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使其广受好评、久唱不衰,成为吕剧经典剧目。

众所周知,吕剧以生活戏居多,而作为传统才子佳人戏的《钗头凤》,书卷气息和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对演员的要求也就更高。“唐婉是大家闺秀,她的才情不可多得,要把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到位还不能过,压力真挺大的。”吕淑娥直言。经典剧目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筑成经典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像是标杆一样地立在那里,复排堪比登峰。

时代在发展,戏曲也要发展,复排不是照搬,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迎合当代观众口味,吕淑娥十分肯定戏曲复排的积极意义,“做一些不伤筋动骨的创新,不能让人觉得费半天劲排出来怎么还是老样子。”在导演构思方面,据张建业介绍,一个剧目立起来首先考虑的是要给观众看什么,而在剧情、立意、舞美等方面加入一些现代的、新颖的东西,从传承角度来说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这部戏要进校园跟大学生近距离接触,因此尝试着从舞台形式上跟年轻人拉近一些,从效果上、从展现上跟现代艺术进一步接接轨。”张建业对于复排《钗头凤》颇有远见,“可以看到我们舞台上道具特别少,这也是为了方便演出,毕竟大学里的礼堂条件有限,很多效果无法实现。”



搭建成长平台,聚焦技艺传承

传承经典离不开人才,而培养人才离不开在实践中锻炼。经典剧目历经时间的冲刷和老艺术家们的凝练,艺术水平极高,复排是给青年演员搭建了一个成长锻炼的平台,对其成长成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用吕淑娥的话来说,复排经典剧目是向老艺术家致敬,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到了许多东西。

山东省吕剧院去年就有意向一步一步把吕剧的经典剧目恢复起来,一是对经典的回顾,二是由青年演员展演老一代的经典剧目有助于他们的业务成长。张建业说,“现在很多青年演员不会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在对老一代的技艺传承方面甚至出现断层现象,复排经典剧目是对技艺进行传承的一项工作,意义是非常大的。”

从时间长河的角度,历史潮流在往前走,老剧目如果不加新意识则很难展现在舞台上,复排经典剧目时,老戏迷的口味和现代人的口味都需要去适应、去迎合,继承、融合、创新、发展缺一不可。

此外,据记者了解,吕剧中有许多传统剧目动辄长达三个小时,而从现代人的欣赏角度来说,一个剧目的时长保持在两小时左右最为适当。“《钗头凤》中的音乐是这个剧比较完美的部分,因此基本全部保留,由于时长的关系,复排时在保证音乐的前提下进行了一定的删减,由两个小时五十五分钟缩短至两个小时十分钟左右。”张建业告诉记者,具体怎么删减还有待推敲。


叫好不叫座?观众来检验

戏曲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它真正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音频相对于视频来说流传更广,给观众造成的印象更为深刻,吕剧老戏迷对《钗头凤》中的经典唱腔都非常熟悉,但是看过舞台版的人太少太少。”张建业说,复排之后的这部戏增加了舞台、灯光、技术等细节表现,去掉了部分陆游和唐婉之间浪漫的诗情画意的情节,更强调故事的整体性和对社会背景的映衬。

“作为主创人员,当然希望大家能接受,但是复排是否称得上成功,只有当观众坐在剧场里看完之后,由他们来回答,这个是无法预期的。”张建业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这是任何导演任何剧组在立一部剧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这个本子是比较早的一个本子,我们拿到之后首先考虑的是继承,然后才是创新,在各方面处理都非常谨慎。”

为了缓和这一可能出现的“矛盾”,张建业表示,复排后的《钗头凤》会在公演之前请老艺术家们在各个方面提出几轮意见和建议,依此做进一步加工,并会考虑在以后的工作中尝试加入试演这一步骤。说到这里,吕淑娥表示相当认同,“这一条非常关键”。

据记者了解,《钗头凤》带妆彩排时,省吕剧院的艺术家前辈到场观看,随时记录,还计划与剧组人员共同召开座谈会交流讨论。说起彩排,吕淑娥坦言,“舞台版是完整的艺术,现场不能停,一场接着一场情绪转换很快,从体力和气息上对演员的功力都是很大的考验,这么多年演戏,我仍然觉得这样的衔接有些难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

虽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有效的宣传可以使得“美酒”及早与人们“邂逅”。可以说,在如今缺失了重视与宣传的戏曲市场,年轻人几乎都不会主动去听戏、看戏,甚至戏迷们也都已经少有渠道去欣赏自己钟爱的戏曲了。

“我有个朋友,是一位大学教授,自从上次看过我的演出之后,再也不说吕剧没什么好看的了。他评价说,戏曲变成现在这样真挺好,不局限于老腔老调了。”吕淑娥认为,现代人并不是没可能喜欢吕剧,而是没机会接触吕剧。张建业也对这一看法表示了认同,他开玩笑称,“吕剧院有演出,可能也就附近几条街的居民知道。”

针对这一现状,山东省吕剧院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宣传推广和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提升吕剧作为山东代表名片之一的社会影响。据了解,山东省吕剧院“戏曲进校园”公益演出活动开办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如潮,引起了十分热烈的社会反响。吕淑娥说,“我们出去演出,不管走到哪个地方,只要看过基本都会喜欢。”

吕剧是山东的代表剧种,这一代表山东的名片要打响,就像黄梅戏之于安徽、豫剧之于河南一样。“民族的艺术是很了不得的,真正投入进去了就会被感染,会上瘾。”谈话中,吕淑娥表示迫切希望吕剧能够重现辉煌,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新时代的吕剧,加入到壮大吕剧影响的队伍中来。

传统剧目的复排,能够赋予老戏新的气息,让老戏有了新魅力,从而吸引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艺术层次的观众,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了解,山东省吕剧院下一步会陆续复排很多经典传统剧目,继《王定保借当》《钗头凤》之后,《蔡文姬》《逼婚记》等也将重返舞台。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