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的早上,还未走近山东省文化馆便看到火红色的氢气球飘荡在文化馆的上空,今天将在此举行山东省庆祝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一带一路”非遗交流展演。
一大早,来自山东各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便早早来到了这里进行布展,省文化馆广场前的空地上此时早已摆好了两排长长的展示位,非遗传承人们都在忙活着将自己带来的非遗作品一件一件摆放到展示台上。展示台前,非遗传承人们刚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到展示台上,周围便有不少市民好奇地围了上去进行参观。
在众多展示非遗传统项目的展位中,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聚匠网,因为采用传统非遗文化结合“互联网+”新型运作模式,并且提出了“销售是最好的保护”这一保护传统非遗文化的宗旨,吸引了现场不少非遗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以往不同的的是,这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增加了一带一路地区的非遗交流展示,包括:西藏藏族唐卡、内蒙古蒙古族皮雕技艺、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云南纳西族东巴画等8项。
二楼大厅之外的展示台上,展示的便是一带一路地区的非遗项目。身穿藏族服饰的年轻的藏族唐卡传承人,头戴美丽银饰、身穿黎族传统服饰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传承人,还有身穿纳西族传统服饰并在现场绘制东巴画的传承人等等,都吸引了不少市民、高校大学生、非遗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上午9点半,山东省庆祝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举行,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和嘉宾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代表、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建设工程示范点代表;2016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十大模范传承人代表;山东省省级古籍修复站点等颁牌授证。随后的“一带一路”非遗交流展演暨“一带一路”振兴中国传统工艺互动交流展上,由来自蒙古族、云南、陕西等地的演员,分别表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云南铜鼓舞》、《华州老腔》等节目。
文化馆前的广场上,各个非遗传承人的展示台前仍然围满了参观的市民们。突然“咚”地一声鼓响,瞬间吸引了不少正在参观传承人作品的市民们的视线,只见在文化馆前的空地上不知何时早已摆上了皮鼓、小叉、大小锣等乐器,一支来自菏泽市群众艺术馆的的鲁西南吹打乐乐队在观众们期待的目光中开始了表演。欢快的乐声伴着慷慨激昂的鼓声,瞬间引起了围观市民们一阵阵的欢呼叫好声。一曲质朴豪放、高亢激昂的《花乡闹春》最终在观众们热情高涨的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之后由济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演出的《齐风鲁鼓秧歌会》又掀起一阵高潮。
此外,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成果展、山东省非遗保护成果摄影作品展、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建设工程成果展活动将于6月8日至10日在省文化馆持续举行。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 除了省里集中组织的活动以外,全省各地也将以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比如济南市将举办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比赛,青岛市举办“中国梦 民族魂”非遗进校园曲艺专场演出,淄博市临淄区举办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及优秀书画展;潍坊市将在成都、上海等地举办“天工核雕·匠心百年”潍坊核雕艺术全国巡展;莱州市举办了“莱州玉雕”雕刻技艺大赛等,省京剧院、省吕剧院、省柳子剧团、省艺术研究院等也将举办一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共开展360多项、4100多场次的非遗活动,参与人数达1600多万人。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