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053188900816

王建美:一个非典型性非遗传承人的成长之路

14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7-07-06

2017年首届“聚匠网匠心好物”评选活动中,面塑传承人王建美凭借作品“千手观音”夺得首魁。

一个千手观音
1027只佛手
45个日夜
这个民间手艺人
用自己的双手捏出了这个让
众人惊叹的作品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邰丽华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聋人舞蹈队表演的《千手观音》让国人为之倾倒。12年后,由寿光非物质文化面塑传承人王建美创作的面塑作品《千手观音》,再次惊艳众人。纵是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也仅有830只佛手。而她用了45天捏制而成的千手观音面塑,竟然有1027只佛手。

      “做这个千手观音的时候,我每天捏至少18个小时,只休息2个小时,最后花了一个半月才终于完成”,连日的超负荷创作让王建美看起来有些疲惫,但在说到自己作品的时候,她却瞬间有了精神,双眼似乎也在闪烁着光亮。

一个“半路出家”的行家里手

       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但是王建美接触面塑的时间并不算长。1971年,王建美出生在潍坊寿光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初中都没有毕业,但靠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王建美成为了当地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这美术老师一当就是7年,直到她结婚生子后才离开校园。

      

      而王建美与面塑的结缘,更是偶然。在寿光,每当过年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蒸花馍,看到别人家过年的时候都会蒸各种好看又好吃的花馍,王建美的女儿忍不住提议让她也学着蒸花馍。而就在王建美在网上搜寻着花馍的制作方法时,一件名字叫做《八月桂花香》的面塑作品瞬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为了弄明白这个面塑作品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她专门在网上了联系了《八月桂花香》的作者——著名面塑大师王玓,并专程赶到天津去拜师学艺。从此王建美在面塑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从零基础开始的非遗传承人

      但这条路王建美走的并不容易,因为是“半路出家”,虽然拜王玓老师为师,但也仅仅跟着师父学了7天而已,面塑对于她来说,除了新奇与兴趣,其余的都是陌生。因为是从零基础学起,想要掌握这门手艺,做出点成绩来,就得比别人更加努力。

      面塑,简单地说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很多面塑手艺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做到。为了提高自己在面塑方面的制作水平,学习更专业的面塑技艺,去年10月她特意去山东艺术学院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面塑培训班。结课时培训班的学生被要求每人制作一个作品,王建美绞尽脑汁想要创作一个有特色的面塑作品。


   45天创作一件“千手观音”

      “要做就做不一样的”,坚定了这个想法之后王建美开始寻找创作灵感。“关于‘千手观音’的作品虽然很多,但是极少有能真正达到‘千手’的”,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王建美将创作目光投向了制作“千手观音”。为此她特意参考了大量的佛像资料和佛像作品,从进行构思设计到开始配制材料着手制作,再到最后完成,她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整个“千手观音”作品长39cm、宽39cm、高60cm,有11个佛头、大小佛手共1027只。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独自完成这件令人惊叹的作品的,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她每天只休息2个小时,每天都创作至少18个小时。因为佛手太小,每一个都要制作四五次才能成功,而追求完美的她,中间不知道修整了不少次最后才有了这件作品。

      

      “我从不和别人攀比,只和自己比,得一天一个成绩,每天都有进步才行”。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面塑手艺人,她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更比别人努力,多少个夜晚寂静无人时,她仍坐在台灯前手捏着面团进行创作。为了研究出健康无害又能保存住的面塑材料,她前前后后试验了50多次才成功。她身上折射的,不仅是面塑手艺人不懈创作的精神,更是中国千千万万非遗传承人的坚持与匠心精神!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