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18906408328

三年时间做一张琴,他不急不忙

45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8-01-25

20多年前,木材家具厂事业做得如火如荼的许尚侠突然一声不响地关掉了自己的家具厂,厂里30多名工人也被他全部遣散了,就在家人都很不理解的时候,他在自家挂上了“泰和琴坊”的木牌。

或许许尚侠与古琴的缘分早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他的祖上最先也是做古琴的,“过去穷啊,大家连饭都吃不上哪还有弹琴的”,后来祖上转做大漆生意这才起了家。虽然隔了七代,但是血液里流淌着的对古琴喜爱的基因,让许尚侠与古琴的缘分纠葛并没有就此结束。

“有一次我父亲在家里一个老柜子里发现了一把古琴,觉得很好奇便遍访名家,从那以后我父亲对古琴越来越着迷,之后便开始制琴了。”宽大的琴坊里,许尚侠的儿子许良笑着和我们说。

1995年许尚侠在所有人都不理解的眼神中成立了“泰和琴坊”,从此他一门心思都放在古琴上。之后20多年时间里,他走遍了福州、浙江、河南、河北等地,拜访当地有名的漆艺与斫琴大师,凭着自己以前积累在木材方面的经验,再加上不断的摸索与学习,许尚侠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斫琴生涯。



140道工序斫成一把琴,他一丝不苟

古琴在形制上讲究对称是中国人“中庸”理想的一种物化表达。古琴面板呈弧形底板平直象征天圆地方;一端较高代表高山中间用长长的琴弦象征流水。这些基本设计融合了几千年中国人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审美追求。

一把好的古琴需要匠人一点一点亲手斫制出来,而从选材到制作完成,一把古琴的完成需要140道工序,在这140道工序中,考验的不只是匠人的技术,更多是匠人的耐力与毅力。

古琴的斫制讲究极多,每一道工序也都自有乾坤在其中。单是选材就有“杉木面子梓木底”、“面桐底梓”等选材搭配的讲究。面板用杉木或桐木,因为它们质地较软且松透利于琴弦振动;底板用梓木,因为它质地偏硬,但又能参与声音振动,促成声音纵向摆动,让琴声悠扬的同时还能产生下沉的感觉,直抵人心。

“良工不如良材。选良才,用意深,五百年,出正音。做古琴至少得是百年老料,无虫蛀、无疤结、纹理顺直,敲击如钟磬之声”


选材之后还要进行晾晒,一把古琴要想有好的音质音色,还要经过一到三年的晾晒,之后再定胚成形定音上弦。为了保证每一把古琴的状态和质量,每一把古琴皆是由他们父子二人亲手制成的,他们沿用古法,甚至古琴上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弧度都是他们用铲子、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有时候一把琴做不好,我父亲漆也不上直接就砸了”。





三年时间做一张琴,他不急不忙

斫琴是一件功夫活,需要耐着性子去做,然而世人太浮躁,很少有人能耐着寂寞守着那几块木头安于一室。

因为沿用古法斫琴,许尚侠父子两三年才能出一批琴,而每一批琴都只有十几张,“因为今年做好古琴的胚子明年才能上漆,这些都是还按老工艺来的。”古琴光上漆就要上几到十几遍,春天上的漆和夏天的不一样,秋天的和冬天的也不一样,晴天和阴天的又不一样,这些都是需要匠人多年的经验才能摸出规律



虽然一年才能出十几把琴,许尚侠却从未想过放弃。之前他听说在博物馆有一把刚出土的很有年代的古琴在展览,专门跑去参观,站在那儿看了七个多小时都没舍得挪地方,结果惹得保安来回看了他好几趟,“就老想再多看看,多研究研究”,想起那次经历,许尚侠忍不住放声笑了出来。

听说孔子后代那儿有一把古琴,没有底却能弹出音,刚开始不相信,非要去看看,后来见到之后发现真的能弹出音,还很好听,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研究了5年,终于自己也做出了无底能成音的古琴。


对于古琴,他早已爱得痴了。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