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专题讲座,甘肃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刘卫华以《共享,传承与发展的荣耀——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为题,在甘肃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讲述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同时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甘肃省今年文化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开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设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兰州拉面
羊皮筏子
“甘肃是中西文化交汇的要道,又是各民族交融的前沿阵地,历史遗产、民族民俗、旅游观光等文化资源居全国前列,堪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多彩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卫华表示,“甘肃省目前国家级非遗项目68项,在全国排中上等。省级非遗项目333项,这还是精益求精之后的结果。而县级的非遗项目就达到将近4000项,可以说是丰富异常。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老祖宗的生活方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花儿’、羊皮筏子、每天都在吃着的牛肉面……其实,对于甘肃,对于兰州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并不远,也可以说我们就生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近年来,甘肃省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申报等工作,挖掘和整理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甘肃省文化厅在近日印发的《2018年全省文化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今年甘肃省将加强陇东南和敦煌文化形态保护区研究论证,申报创建陇东南农耕文化生态保护区,启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深入研究探索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开展项目的整体性保护。编制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成一批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保护政策法规、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等业务培训,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和振兴观察点,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和传习所,启动实施2016、2017年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开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设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