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18906408328

“非遗鲁军”文博会上亮绝活

1191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8-05-15

在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内,孔府印阁篆刻师张国亮、东明粮画创作师韩国瑞等在现场进行创作,与德州梁子黑陶、东昌葫芦雕刻等诸多来自齐鲁大地的非遗技艺一同组成的“非遗鲁军”方阵,吸引了不少参展商驻足观看。一些非遗项目通过拥抱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11日,在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内,孔府印阁篆刻师张国亮、东明粮画创作师韩国瑞等在现场进行创作,与德州梁子黑陶、东昌葫芦雕刻等诸多来自齐鲁大地的非遗技艺一同组成的“非遗鲁军”方阵,吸引了不少参展商驻足观看。一些非遗项目通过拥抱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传统技艺寻求新机遇

借助互联网,小印章一年卖亿元

    “印者,信也。”在古代,印章用作取信之物,时至今日,印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延续,这门“老手艺”也传承了下来。

曲阜孔府印阁篆刻师张国亮现场篆刻“文博会”印章

      在山东展厅的一角,来自曲阜孔府印阁的篆刻师张国亮正在专注地雕刻一枚印章,不少人悄然围在一旁静观……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印章,孔府印阁借助互联网进行销售,在一个面积不足20亩的厂区,每年有近500万枚印章销往全国各地,年创产值突破1亿元。

      张国亮告诉记者,做成一件印章成品,要经过切割、抛光、上蜡、印底篆刻等多道工序。即使是工艺最简单的印章也要经过十多道工序的打磨,稍复杂的几十道工序不止,而这么多道工序,只有一道切割原石一道工序是由机器完成,其他工序都是依靠手工。

   “印章在当下已经不仅是一种凭信和符节这么简单了,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代又一代的印人孜孜不倦地默默传承,使之经久不衰,延续千年。”曲阜孔府印阁相关负责人孔超说,对于个人而言,姓名印可以代替签名成为一个人的代言。闲章可以作为收藏品,同时也是书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们现在将印章的销售拓展到了网上,但传统手艺的产业化并不等同于商品化,不能粗制滥造,而要精雕细琢,只有接续好传统文化的薪火,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手艺。”孔超告诉记者,希望借助深圳文博会,能让更多朋友认识孔府印阁,认识曲阜的印章。

非遗传承人有大梦想

实现产品化,讲好山东故事

      形态各异、题材多样的梁子黑陶摆满了一面展示墙,不时有参展商前来欣赏、咨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子黑陶掌门人梁丽霞也来到了展会现场,不时为参展商作详细介绍。

德州梁子黑陶传承人梁丽霞正在为参展商介绍黑陶制作技艺

   “黑陶是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也是黑陶文化的中兴之地,德州固有的红泥和运河冲击的沙土交融,成为制作黑陶最好的原料。”梁丽霞说,创新的硬刻陶、金丝彩陶等技术,通过这一载体展现出了更广泛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借助微雕技术,一个黑陶瓶可以呈现出1万五千的《论语》全文。  

   “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文化园,产品达到了上千个品种,已形成包括8位工艺美术大师、26位工艺美术师为核心的近百人专业团队。”梁丽霞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产品边销全国,借助互联网,已经有更多客商认识和喜欢德州黑陶,这些产品还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德州乃至山东重要文化品牌。

      在另一个展台旁,来自菏泽东明粮画的非遗传承人韩国瑞正在现在制作粮画。东明粮画制作技艺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韩国瑞说,艺人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颗粒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处理后,加之染、切、拼、粘、排、雕等工艺,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精心粘贴创作而成的书法、山水、人物、花鸟等形象的工艺美术作品,充满乡土气息,而且有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从收集材料、精选种子、防腐处理、晾晒、将种子精心粘在画板上,再经过刷油、阴干、装裱等,一幅粮画要经过二十几道程序,处处都是细活。”韩国瑞告诉记者,为了收集各类种子,他跑了很多地方。只要有机会出差,他不是去粮食市场就是逛书店,甚至跑到深山里寻找中意的种子。随着时间积累,他收集的种子已达200多种。

      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集非遗习作、粮画体验、福利加工、外贸出口于一体的东明粮画文化产业园,他会为了这个梦想一直走下去。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