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一个下完雨的午后,我们来到了枣庄齐村,这里“藏”着一位 齐村砂陶制作技艺 的传承人——项彪。一走进项家的制陶小院,一种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岁月流淌的痕迹,不仅没有让这座小院冷清萧索,反而更显生机勃勃。
图1丨生机盎然的小院
图2丨院中正在晾晒的炻陶坯
院中一角,一棵挂满了青黄杏果的老杏树,在满院绿意中更显娇憨可爱。雨后的空气清新微凉,夹杂着植物的芬芳气息,周围时时有鸟儿清脆的啼叫声响起,衬托着一院子各种造型的泥胚、炻陶,更显得古雅可爱。
图片丨项彪父亲设计制作的巨大的“炻陶龙”
一院静谧中,此时正有几位村民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
一个个晒好的炻陶泥坯,在一双巧手中被浇淋上事先调好的釉料,一番有节奏的晃动下,釉料均匀地覆盖在陶坯表面。没一会,一只上好釉料的陶坯便出现在我们眼前。
图1丨正在给炻陶坯挂釉的工人
图2丨已经挂好釉的炻陶坯
这看似随意的动作创作的作品,却仿佛是自梵高笔下诞生的《星月夜》,抽象、夸张却又随性肆意。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们对这院子主人产生了好奇——连负责制作普通炻陶的工人都有这样的手艺,那这小院主人得身怀怎样的制陶绝技呢。
正疑惑间,我们终于见到了小院主人项彪,出乎意料之外,本以为这位神秘的制陶高手会是一位历经岁月的中年大叔,没想到却是一位两颊留着短髯的青年。
图片丨齐村炻陶制作技艺传承人——项彪
经过一番交流得知,项彪现在是齐村炻陶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不仅如此,他还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全部的制陶、烧陶手艺。
图片丨正在手工捏制炻陶坯
齐村的制陶历史悠久,始源于北辛文化时期,唐代大兴,元时发展到鼎盛。
那时候齐村村边窑炉达70座之多,古窑址坐落于村落的周边及沙河两岸,河边、路口、田埂散布大量陶片和煤渣,在村内用残次陶器筑墙砌院随处可见,地下“动土一寸,陶片三尺”。
而如今近千年过去了,今天的齐村,却仅剩一处制陶人家,那就是项家。
图片丨竖立在项家院门口的石碑
创烧于1848年 的项家炻陶,不仅成为了现在齐村砂陶唯一的代言人,更是别人趋之若鹜的宝贝。
过去在枣庄齐村,一直流传着“张家缸、李家盆儿、齐村砂壶爱死人儿”这样一句顺口溜。
这其中的“齐村砂壶”,说的就是项家人烧制的炻陶壶。
图片丨炻陶全部为纯手工制作
炻陶其实是陶的一种,陶一共分为三大类:陶、炻、瓷,炻陶的特点从温度到吸水量,都介于陶和瓷之间。
在烧结工艺的淬炼下,炻陶既包容了瓷的高贵华丽、陶的浑厚古朴,又充分展现了泥土的灵性与活力。
图片丨正在等待烧制的炻陶
炻陶的烧制工艺非常繁杂,从取土到炻陶的诞生,要经过多达 72道工序 。这是一个极考验人耐心的事儿。
经过几代人反复的研究和经验积累下,项家的制陶技艺如今已经很是完善成熟。
图1丨各种炻陶艺术品
图2丨各种炻陶艺术品
“我们家光祖传的釉料方子就有200多个,
现在我也在每天坚持尝试创新不用的釉料配方”。
平时除了研究釉料配方,项彪也自己烧制炻陶壶,因为炻陶烧制要求高,所以成品率很低。
往往一天做了3把壶,最后烧完之后只有一把是完好的。
图片丨项彪烧制的炻陶壶
“半个月也就烧十几把壶,没关系,慢工出细活嘛。”
迎着满院的绿意,项彪握着自己烧制的炻壶笑着说道。显然,在这位年轻的传承人眼中,多烧几把壶并没有多大意义。
或许在他心里,将父亲交给他的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齐村砂陶这门手艺,才是最重要的!
匠心好物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 528.00 -
周氏豆画
¥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无涂层炒菜锅不粘锅圆底轻音
¥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蜜香红茶茶叶原产地礼盒装250g
¥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 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