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服务热线 18906408328

这个曾被光绪帝赏银50两的火烧,存放3年都不变质

1109 人气 0 收藏 发布:2018-08-03

故乡的味道,应该就是舌尖上的味道。当咀嚼着家乡特有的食物,喝上一口家中老井的水时,胸腔里便像被填满了一般,充实。再多的疲累也忽而消散殆尽,只剩下满足。

故乡的味道,应该就是舌尖上的味道。

当咀嚼着家乡特有的食物,喝上一口家中老井的水时,胸腔里便像被填满了一般,充实。再多的疲累也忽而消散殆尽,只剩下满足。

对于夏津县宋楼镇的人来说,故乡的味道,或许就是宋楼火烧的味道。

这个看着体积很大,重量却只有7钱轻的火烧,伴着不知道宋楼镇人长大。

6月底的一个上午,我们来到了宋楼镇姚庄村,来寻找这让宋楼镇人魂牵梦绕的故乡之味。

阳光照在红砖铺就的村中小路上,让整个村子都显得很是平静安逸。

循着红砖巷中一阵若隐若现的面香味儿,我们钻进了一个四方小院儿里,那香味正是从院中一排瓦房里钻出来的。

此时李吉文正和他的爱人在擀着面皮制作火烧。

上等面粉加少许黄豆面,用盐水和面,每个折压6层,层层均匀刷上香油。

火炉上燃着火,热气腾腾的,将不大的屋子熏烤的暖洋洋的。

随着这热气蒸腾的,是一阵阵扑面的火烧香味儿。

这炉子上正在翻烤的,就是夏津的特色小吃—— 宋楼火烧

一张薄薄的面皮,经过锅上烙、火里烤之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起来。

一阵阵香味随着热力钻进鼻间,让人忍不住唇齿生津。

“刚出炉的火烧虽然很香,但是不酥,得放上一晚上,这火烧才会变酥。”李吉文的爱人边说边拿起一个火烧,热情地递给我们品尝。

轻的可以忽略重量的火烧,一咬进嘴里,酥脆之间面香四溢,薄薄的面皮让人都不敢用力拿捏,生怕一个用力,这火烧便被捏碎了。

形似灯笼的宋楼火烧,每个仅重7钱,可存放3年之久而不变质。

早在清同治四年(1864),宋楼火烧便被选作贡品晋献京师,颇得宫禁后妃青睐。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贡献光绪帝及西太后时,曾得赏银50两

在那个年代,这宋楼火烧可是实打实的贡品,民间少得。

开水冲泡之后的火烧,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

改革开放以后,这白胖的火烧,依旧得当地人的喜爱。

在很多人看来,过去的年货,无非就是称几斤猪肉,买几瓶白酒,再要几斤瓜子和糖果。

而在宋楼镇上,这宋楼火烧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货”。

每到过年的时候,很多人便会专门买上几挂宋楼火烧,老人用热水一泡,搁点香油,软绵易食;小孩饿了,直接捧起一个就吃,伴随着嘎嘣之声,面香四溢。

岁月更迭,很多人选择守在镇子上,日日品尝火烧的美味,很多人则选择带着记忆中的火烧味道,离家远游。

唯一不曾改变的,便是那7钱重量带来的百年好味。

Copyright©山东聚国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鲁ICP备16041144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18)9039-046号 查看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