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荐
-
KS十字绣成品奋斗
¥528.00
-
周氏豆画
¥5600.00
-
九龙鼻烟壶
¥36000.00
-
双玺陶瓷杯系列
¥5288.00
-
周氏豆画——五谷粮画
¥20000.00
-
同盛永舌尖上的中国章丘铁锅手工...
¥399.00
-
晓阳春崂山红茶2020新茶青岛...
¥158.00
-
中华齐笔——红木花牛角毛笔套笔
¥568.00
- 商品描述
- 商品评价
商品属性
- 负责人 : 阎秀荣 品牌 : 瑞锦 尺寸 : 常规鞋号35... 材质 : 棉布
- 工艺 : 五莲割绣
商品简介
五莲县有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割绣鞋垫,当地俗称“割花子”,又名“割绣”、“割绒纳绣”,广泛流传于五莲县及周边地区,现已成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主要用途:鞋面装饰及鞋垫制作 相传这种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图案饱满唯美,直观简约,色调古雅,绣工精湛,地域色彩浓郁鲜明,隐透着远古东夷文化的神秘气息。在农耕文明时期,这种手工艺通常母系传承,主要用于鞋面装饰及鞋垫制作。
商品详情
闫秀荣做割花,基本延续了传统的制作手法。首先制作的是被老人成为“褙子”的材料。“褙子”的制作很简单,闫秀荣介绍说:“把5层布料用熬制的玉米糊平铺叠粘起来,晒干之后就可以用了。”第二步是剪样:按照脚的大小和形状剪“褙子”。不过,刚剪下来的“褙子”不能直接使用,还需用布条沿着“褙子”的边蘸着玉米糊裱起来。接下来就是画图案,将收集来的图案样式垫着复写纸,描画到“褙子”上。然后,再将两块“褙子”对放,中间夹上废旧布料和纱网,用线将两块“褙子”固定到一起。闫秀荣说,以前两块“褙子”中间夹的是玉米皮或麻袋皮,“现在农村还有不少人这么弄,中间夹得越多,绣好割开后的绒毛就越长,垫在脚底就越舒服,吸汗、暖和。”
最后是最耗时的一道工序—绣花:按照画好的样子绣制图案,每双鞋垫多的要绣五六万针。图案绣好后,就是割绒了,“用锋利一点的刀片把纳好的鞋垫从中间割开”,就可以得到两只完全对称的同一花色的割花作品。割开后的棉线形成了“绒”,凸起的棉线对脚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走起路来十分舒服,而且经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