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砚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国名砚之一。产自山东曲阜。因其石料取材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细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古朴大方,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深受国内外用者的喜爱。
一、尼山砚生产情况
1、尼山砚的历史概况
尼山石砚在曲阜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据《兖州府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尼山砚开始被列为孔府敬献皇宫的贡品。清乾隆年间《曲阜县志》载:“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可以为砚,得之不易。”历史记载尼山砚石产于尼山孔庙北的砚台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很难找到砚石。1949年前一直被孔府所控制,产品很少。其后,特别是70年代中后期,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与曲阜市工艺美术厂通力协作,在鲁砚专家石可的指导下,终于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了新坑种。砚石在石炭岩的夹层中,石厚3厘米至6厘米不等,色呈柑黄,面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纹,石质精腻,抚之生润,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是尼山砚石中的上品,且储量较丰,为尼山砚的制作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2、尼山砚的分布情况
尼山孔子庙北,有一幽深峭壑,据《阙里志·尼山》载:“中锋之麓有先圣庙,庙北为中和壑。”《礼记·中庸》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壑即以此取名。“中和是喻孔子的思想可使万事达于和谐的境界。中和壑又名“尼山砚沟”,用这里的石头制砚,石质致密,润泽而发黑。“尼山石砚”为著名的鲁砚之一,名遐中外。
3、尼山砚的地位
尼山砚石,石质精腻,抚之生润,色呈柑黄,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花纹。多附铭文,铭文多出自儒家经典。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多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雕制砚床,利用天然石纹雕刻装饰,造型古朴大方,砚台色泽鲜明,极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4、尼山砚生产现状
尼山砚产自曲阜,所以大部分尼山砚生产基地都在曲阜,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现今曲阜境内具有一定规模尼山砚家庭作坊10余处,专业从事尼山砚生产的人士为20余人,这其中以曲阜“泥石山馆”较为著名,其主要制作者李飞,作为尼山砚的第三代传承人,深研砚石文化,为推广儒家文化、打造精品尼山砚做出自己的贡献。近年来,泥石山馆每年出作品60余方,其中绝大部分为精品尼山砚,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其作品《圣地仙境》《书画同源》在2015年第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中分获金银奖,努力让尼山砚作为曲阜的一张美丽的文化名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