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灯笼制作体验课
青岛胶东非遗博物馆以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以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快乐体验”为教学手段,针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开展定向服务,把博物馆办成一所社会教育大课堂。博物馆突出DIY特色,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活态展示,常年开展传统教育。研发出传统面食、绣花、泥老虎、风筝、草编、活字印刷、传统造纸、即墨柳腔、剪纸等十多个体验项目。在实践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尽情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一部分:
参观非遗博物馆(30分钟)了解即墨历史渊源及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展示,从东夷文化到战国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以实物展示、影像、文字、互动问答等形式来更多了解非遗文化及即墨、青岛的历史。
第二部分:
1、灯笼制作体验课
2、价格:50元/人(可任选一项)
3、地点: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四楼教室
4、每上午两节课,课时50分钟,(9点开始——11点,中间休息20分钟)
6、10人开课
7、联系电话:400-8818-257
『 课程简介 』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